慢性腎炎為啥會貧血?
慢性腎炎可由未治愈的急性腎炎轉變而來,也可潛隱發病,常見特征有浮腫、高血壓、尿液異常、腎功能不全、血液化學異常和貧血。有的病人甚至以貧血起病,經過檢驗方知道貧血時有慢性腎功能不全引起。
慢性腎炎伴腎功能不全或其他腎病(慢性腎盂腎炎、多發性腎囊腫、腎腫瘤)引起的腎功能不全患者血漿中尿素氨增加,稱為氮質血癥。貧血的輕重與氮質血癥的嚴重程度間有一定關系,這種貧血稱為腎性貧血。
腎性貧血可僅有貧血,少數病人可合并白細胞減少或血小板減少,或全血細胞減少。
發生貧血可能有下列幾種機理:①溶血因素;慢性腎功能不全者的紅細胞壽命縮短;病人血漿中有一種不能被透析的熱易變因子,而使紅細胞呈鋸齒形;有害因子可作用于紅細胞膜使之缺陷;紅細胞可受機械性損傷而發生破裂。②對鐵利用減低,幼紅細胞血紅蛋白合成障礙,使骨髓中紅細胞無效性生成。③腎臟是分泌紅細胞生成素的重要臟器,慢性腎功能不全者的紅細胞生成素明顯減少,尤其是尿素氮>1克/升時,腎臟所產生的紅細胞生成素明顯減低或停止,就影響了骨髓中紅細胞的生長、成熟和釋放。④慢性腎炎等患者還可能有不同部位的出血而加重貧血。此外,病人血漿容量增加,血液稀釋,也可加重貧血。上述的機理多為綜合性的,可以互相影響而加重貧血的發展。
腎性貧血最根本的是治療原發病,如用血液透析,減輕氮質血癥,可使貧血改善。藥物治療可用雄性激素,如康力龍等。輸紅細胞也是有效糾正貧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