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帶血自體臨床應用價值為官方認定
臍帶血移植自第一例發展至今已經經歷將近30多年,全世界以臍帶血來源的造血干細胞進行移植的臨床案例逐年增加,最新數據顯示,全世界范圍內臍血移植的病例已經累計38000例以上。然而,醫學史上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都會遭到公眾的置疑。最近,一些地方還掀起一股所謂的“醫學專家”因個案而全盤否定臍帶血臨床治療作用的報道,令醫學界擔憂。
據筆者了解,臍帶血自體臨床應用價值為官方認定。臍帶血的臨床應用包括非血緣及同血緣已經是成熟的正規醫療手段,這點在原衛生部公布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治療技術管理規范》中已經明確表明,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可用于遺傳性及先天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等。國家批準臍血庫同時運營“公共庫”和“家庭庫”,就是基于使用公共庫的非血緣臍血或者使用自體臍血均有上述醫療價值的原則。但是,公共臍血和自體臍血在使用上均有局限性,從科學的角度這是不難理解的事實。公共庫需要配型成功且有排斥風險,而自體臍血不能糾正寶寶本身的遺傳性和先天性疾病,但寶寶后天因素引發的血液或免疫系統疾病,可以使用自體臍帶血治療。
最近,上海有一例8個月寶寶不能使用自體臍帶血治療自己的先天性疾病的報道,并不能因此而否定臍帶血的治療作用。臍帶血不能治療所有疾病,但也不能因為個案就說臍帶血不能治療白血病。白血病分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如果是先天性的白血病,寶寶本身的基因已存在問題,臍帶血不能糾正自身基因缺陷;后天因素導致的白血病,如化學物質、放射線、病毒感染等所致的,因自體臍帶血不存在基因缺陷,可通過臍帶血移植進行治療。
“目前尚無臍帶血移植成功案例”,是無稽之談。早在1997年,一名14個月的巴西女童,用自體臍帶血成功治愈了神經母細胞瘤;2009年,中國首例自體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在北京移植獲成功,這是新聞界醫學界都知道的事實。在我國,移植案例不斷增加,到目前為止,最小移植病例年僅三個月。(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