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臍血為孩子留份健康保障
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臍帶血移植已成為治療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有效手段,而臍帶血只能在寶寶出生時進行采集,因此近年來很多準父母選擇為自己的孩子儲存臍帶血,留一份健康的保障。而自存臍帶血能否用于自身白血病治療?自存臍帶血救自己又有多少案例可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專程采訪了原華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免疫學教授、血液學博士汪成孝先生。
自體臍帶血成功治療惡性血液病有案例可查
從醫學理論來講,白血病的發病原因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兩種,先天性白血病所占比例很小,如果兒童在半歲至1歲期間發病,有可能是先天遺傳因素導致的,這種情況下自體臍帶 血存在自身的基因缺陷,不適用于先天性白血病的治療;而后天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白血病發生,比如環境污染、房屋裝修、食品農藥殘留、濫用藥品等,病毒感染、放射線輻射也能引發白血病,自體臍帶血完全適用于這些情況導致的后天白血病的移植治療。醫學界長期以來對白血病發病機制的研究表明,其發病原因大多與后天因素有關。英國權威醫學雜志《柳葉刀》在1997年就發表過《急性白血病的病因》的文章,指出急性白血病的發病原因僅有5%與遺傳因素有關;我國人民衛生出版社第13版的《實用內科學》也提到,大多數白血病不是遺傳性疾病。
自體臍帶血可治療多種疾病
美國去年有超過200例的自體臍帶血移植,僅美國最大的臍帶血自存機構CBR所儲存的自體臍帶血目前就已臨床移植了117例。同時我們還可以看到,自體臍帶血治療的疾病種類已經不再局限于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而是更多的應用到了再生醫學領域。以CBR公布的數據來說,在263例自體臍帶血移植中,用于缺血、缺氧性腦病治療有142例,占自體臍血移植案例的一半以上。
我國臍帶血的儲存和應用比歐美發達國家要晚一些,國家批準設立了7家臍血庫,目前已有多例使用自存臍帶血進行移植治療的報道,包括白血病、神經母細胞瘤、尤文氏肉瘤、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等多種惡性疾病。有“中國造血干細胞移植之父”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陸道培在對比無血緣關系臍帶血移植和自體臍帶血移植效果時說過一句話:“自體臍血植入神速,奇效如神。”
國內臍血庫有較大發展空間
對于國內臍血庫未來的發展,汪教授表示,全球臍帶血移植已超過4萬例,僅在日本就完成超過1萬例臍帶血移植,臍帶血移植作為治療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的有效手段,是醫學界公認的毫無爭議的事實。臍帶血治療疾病的原理是其中含有豐富的造血干細胞,而干細胞技術已多次獲得諾貝爾醫學獎,它也是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之后的第三次醫療革命,隨著干細胞技術越來越多的研究和突破,近年來臍帶血的 臨床移植也在快速增長。同樣,越來越多的家庭,在了解到臍帶血在治療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后,也紛紛選擇了捐獻或儲存臍帶血,無論是幫助別人還是保障自己,臍帶血都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
在美國,已有27個州(涵蓋81%新生兒)通過政府《臍帶血教育法案》,要求醫生須向準父母說明臍帶血的作用以及“自存”或“捐獻”的選擇。另外,在政府衛生部門的官方網站中需向公眾說明臍帶血的相關信息。我國在告知準父母臍帶血的重要作用方面做得很不夠,提高社會公眾對臍帶血的了解和認知,讓孩子出生時帶來的臍帶血資源不要白白廢棄,這也是全國7家臍帶血庫共同的心愿。(來源: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