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臍血造血干細胞庫學術研討會在津召開
日前,全國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學術研討會在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召開。來自北京、山東、浙江等地臍血庫的造血干細胞研究及應用領域的專家、學者二十余人應邀參加會議,天津市科委、天津市發改委、天津市衛生局有關領導也在百忙之中蒞臨會場。
會上,陸道培院士、韓忠朝教授、沈伯均教授、邱錄貴教授及其他與會人員共同回顧了國內外臍血庫建設及發展歷史,對我國臍血庫建設取得的可喜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同時認真總結了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及建議。專家們指出,我國各臍血庫都擁有許多寶貴資源,應通過建立臍血庫協會組織等形式,使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如共同制定新的臨床治療方案、探索研發新技術、建立網絡查詢系統等等,做到資源共享,共同推動我國臍血庫的發展,使干細胞事業發展壯大,促進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貢獻。
國家干細胞工程產品產業化基地項目負責人、國家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教授及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主任邱錄貴教授分別報告了天津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在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方面的新技術、新成果。其中韓忠朝教授的《臍血干細胞可塑性及其應用》的報告引起與會專家的極大興趣。韓忠朝教授課題組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創新成果:
1.血液干細胞治療肢體缺血性疾病下肢缺血性疾病是常見病,現有治療方法的療效很不理想,病程長、患者痛苦大、殘肢率高、喪失勞動能力強、經濟負擔重。為此,韓忠朝教授在國際上率先開展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治療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建立了一個安全有效、簡單經濟的新方法.已治療的45例患者(12例動脈閉塞癥,28例糖尿病足,5例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全部取得顯著療效,使患者避免截肢的痛苦.這一新技術在全國推廣后,至今共治療患者近800例,效果顯著,為這類難治性疾病的治療開辟了新的有效途徑。研究成果分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雜志《Thrombosis & Hemoestasis》以及《Diabetes Care》上。
2.臍血干細胞治療脊髓損傷和老年性癡呆近兩年來,該科研小組將人臍血干細胞移植到實驗性大鼠脊髓損傷模型中,取得了令人振奮的結果。他們發現臍血細胞在合適條件下能夠分化為典型的神經細胞,為這種細胞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細胞移植替代治療帶來了希望。之后,他們通過顯微外科技術建立大鼠實驗性脊髓半橫切模型, 在國際上首次將分離的人臍血CD34+細胞分別直接移植到損傷脊髓周圍。他們發現,損傷動物在接受臍血干細胞移植后,一般狀態明顯改善。更重要的是,移植一周后癱瘓側后肢運動即有明顯恢復,至第四周時已基本恢復正常。同時,損傷大鼠的死亡率明顯下降,移植組無一例死亡,移植的臍血細胞發揮了獨特的功效。此外,項目組還在國際上首創臍血CD133+干細胞治療老年性癡呆,在動物體內產生了很好的治療效果,為這些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根治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這些技術為干細胞移植治療腦損傷疾病提供了技術平臺和理論及臨床依據。腦損傷疾病是神經領域的重點、 難點, 常導致患者肢體功能障礙,嚴重者出現癱瘓。嚴重者還會繼發呼吸衰竭、腦疝及各系統感染等,死亡率高達49—68.8%。患者常因此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 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這些嚴重威脅著人類身體健康的神經系統常見病、多發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多數的臨床療法都局限于控制病情發展、擴張血管、營養神經、促進功能康復等方面。干細胞移植為這些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意義和醫學價值。
3.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鑒別和分離培養在報告中,韓忠朝教授又將其對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的最新發現介紹給大家,更使大家倍受鼓舞。他們發現,在新生兒臍帶中含有豐富的間充質干細胞。間充質干細胞是一種具有亞全能分化潛能的干細胞,在特定的體內外微環境條件下,能夠誘導分化成為各種組織細胞。這些細胞可以轉換(或分化)為無數的細胞,代替那些隨著疾病、事故或老齡而衰退的細胞,具有驚人的修復潛力。通過移植給受者,參與組織的再生與修復,成為心、腦血管神經系統、肝和肌肉組織和器官重大疾病移植的最理想干細胞來源。由于其存在于以往被廢棄的臍帶中,因此取材方便,來源豐富,并且可以回避所有的道德難題,是一種與胚胎組織、臍帶血液相媲美、相輔相成的寶貴生命資源,而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課題組已經建立了一種操作簡單、經濟實用、干細胞擴增量大、純度高的技術,并為其發現和技術申請了專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