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對于修復關節軟骨損傷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軟骨損傷是一種長期困擾人們的病癥,普通人從40歲開始便會出現軟骨損傷,60歲到70歲人群中,關節軟骨損傷程度將達到80%左右。關節腔是一個缺血缺氧的環境,所以一旦損傷,關節軟骨很難自身修復。而我們現行的修復方法均不理想:全關節置換術恢復慢、風險高且壽命只有15年,不能一勞永逸;藥物和保健品只起到緩解的作用,實際效果并不明顯;用自體軟骨修復需要兩次手術,組織結構的耐受力又十分有限,也容易造成其他部位的損傷。
在首屆"中華干細胞國際研究交流大會暨再生醫學臨床轉化高峰淪壇"上,香港大學醫學院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訪問學者張怡教授提出:干細胞對于修復關節軟骨損傷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張教授指出,嬰兒臍帶中有非常多的干細胞,越是在血管周圍,干細胞的濃度就越高,而且分化能力、增殖的能力也越強,即使在體外,此類干細胞也具有增殖成軟骨的能力,同時它可分泌的細胞因子是骨髓細胞的百倍以上。所以,用臍帶間充質干細胞治療軟骨損傷不僅效果好,而且不需要關節置換,也保持了關節軟骨的壽命。
最后張怡教授還表示,在未來,干細胞制劑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目前干細胞制劑研究已向通用型階段發展。建立了二級干細胞庫,下一步還將建立細胞庫和工作細胞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