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細胞療法——晚期心衰治療新希望
1、初步嘗試 冠脈搭橋術聯合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心衰
2011年5月,一位59歲的休斯頓人成為了美國第一位同時接受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冠脈搭橋術)和干細胞移植來治療重癥心衰的患者。研究人員想通過該試驗,調查在冠狀動脈旁路手術期間進行干細胞輸注是否比單獨進行旁路手術更易生成新血管和改善心功能。
手術過程中,醫生先從已麻醉的患者骨髓中抽取出骨髓干細胞,并進行純化。與此同時,心血管外科醫生開始為患者進行旁路手術;待旁路手術完成后,醫生便將已純化的干細胞注射到患者心臟,至此,這場歷時4小時的手術才宣告結束。
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Dr. Brian Bruckner表示:“和以往我們只注入干細胞的研究不同,這項研究是在冠脈搭橋術中進行干細胞移植,其目的是通過在注射部位形成新的血管來強化手術的效果,如果該研究起效,晚期心衰患者或將無需進一步接受心臟移植或安裝機械循環的心室輔助裝置來替代心臟功能。
2、干細胞治療心衰初顯成效
隨著近幾年的研究實驗,心臟干細胞治療更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15年7月,在美國“journal Stem Cells TranslationalMedicine”(《干細胞轉化醫學》)雜志上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表明:為受損心肌提供干細胞的新方法已經在治療嚴重心臟衰竭領域取得了初步成效!在這項初步研究中,他們發現將干細胞用于治療心臟衰竭病人是安全可行的,且在治療一年后,患者的心臟泵血功能都獲得了良好改善。
該研究招募了60名嚴重心臟衰竭的病人,并隨機分配其中48名接受干細胞治療;另外12名維持傳統的標準治療——給予降低血壓、減輕心臟負荷、強心利尿等。一年后,48名接受干細胞治療的患者心臟的“射血分數”相對另外12名患者都有明顯改善!同時試驗也證實了干細胞療法在治療心臟衰竭領域是安全可行的,并沒有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
試驗中,研究人員從患者骨髓中獲取干細胞,并通過冠狀靜脈竇注入心臟,這是一種新技術。以往其他技術多數是通過動脈將干細胞注入心臟,這樣就面臨一個問題——即心臟衰竭的患者通常會出現冠狀動脈硬化和狹窄,導致注入的干細胞不能流向它們應該去的地方。另外,此前研究人員曾嘗試在手術期間或通過導管直接將干細胞注入心臟,但只有少量細胞可以被安全注入。而通過冠狀靜脈竇注入心臟則可以注入更大劑量的干細胞。
(來源:干細胞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