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媛: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在兒童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吳敏媛教授
• 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兒科血液學組顧問,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顧問,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委員,中華兒科雜志、臨床兒科雜志和實用兒科雜志編委會委員
• 從醫45年有豐富兒內科臨床經驗,擅長多種兒童血液學疾病。近30余年主要致力于兒童白血病臨床及科研工作,前后制定實施北京兒童醫院98-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方案(BCH98-ALL方案)、BCH03方案、BCH05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方案。特別是在2008年牽頭成立我國多家醫院兒童白血病協作組(CCLG)制定實施ALL規范化MICM診斷及治療方案,為提高我國兒童白血病的診治做出積極貢獻。
• 學術成就:1995年“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臨床研究”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評為國務院特出貢獻專家。2014年“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規范化診斷、治療及早期評估研究” 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先后主持國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支撐課題,主持北京市科技計劃課題及北京市衛生重點學科建設。培養碩士生20余名,發表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論文70余篇。參與撰寫書籍10部。
吳敏媛教授表示,腫瘤現已成為中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致死病因。目前,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以白血病為首的多種兒童惡性疾病也在逐年呈現上升趨勢。在“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后,兒科診療面臨著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及挑戰。所以如何讓成熟有效的醫療技術發揮更重要的作用成為兒童臨床工作的關鍵。
在血液病領域,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血液病治療成熟有效的治療手段之一。造血干細胞的三大來源包括骨髓、外周血和臍帶血。三大來源互為補充,各有利弊。其中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因其采集方便,對孕嬰無傷害,實物存儲應用及時,移植后排異率低且程度較輕等優勢,常應用于兒童疾病的治療。
在國際范圍內,臍帶血已經應用于80多種疾病的治療。全球臍帶血移植超過4萬例。我國衛計委頒發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治療技術管理規范(試行)》中規定,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治療技術可治療10余類適應癥。據了解,北京市臍血庫的臍血已經應用于37種疾病,以血液系統疾病治療為主。
目前,國際公認的罕見病近7000種,其中50%發生于嬰幼兒。罕見病缺乏有效治療藥物,但部分罕見病可以通過造血干細胞移植獲得長期緩解或根治。有“兒童腫瘤之王”之稱的神經母細胞瘤以及再生障礙性貧血這類罕見惡性疾病,極大的威脅著兒童的生命健康。自體臍帶血對于此類惡性腫瘤的治療有獨特的優勢。我國第一例自體臍帶血移植就是治療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1歲女童。現在患者小學三年級,身體狀態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