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彥:臍帶血產業全球應用與發展前景
劉開彥教授
•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副主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臨床藥物試驗機構副主任,北京市臍帶血造血干細胞庫主任,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會長,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秘書長,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第九屆委員會造血干細胞移植應用學組組長
• 主要從事血液病臨床及實驗研究工作,對造血干細胞移植技術及其各種合并癥、各種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863項目、北京大學211工程及首都醫學發展科研基金等多項課題負責人。
劉開彥教授憑借多年的權威臨床經驗,深知安全的生物醫療資源對臨床應用的重要性。自1996年為了滿足我國醫療科技的發展,衛生主管部門提出臍帶血庫的建設構想,到2002年建成中國第一家臍血庫——北京市臍血庫。20年來,中國的臍帶血行業走出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目前,我國臍帶血庫行業累計自體儲存臍帶血已超過100萬份,接受公民捐贈臍血超過11萬份,提供臍血用以臨床應用已超過6000份,很好地完成了國家設置臍帶血庫的規劃及目標,為醫院的臨床應用提供了可靠的臍血儲備。
正規的臍血庫從臍帶血采集、檢測到存儲,每一步都嚴控流程,以北京市臍血庫為例除了定期參加國家衛計委等相關部委機構的室間質評,還通過了美國血庫協會(AABB)的質量認證。使得北京地區存儲的臍帶血,不僅可以向全國多家醫院開放臨床檢索配型使用,還讓臍帶血擁有了一張可跨國使用的“簽證”。可以說目前我國的臍帶血存儲技術和質量已經與國際接軌,達到了國際認證的高標準。但在臍帶血的臨床應用上,我國的臍帶血應用數據與國際相比僅為十分之一,且以血液疾病的治療為主。
在國際臍帶血應用來看,臍帶血除了可供遺傳性及先天性疾病,白血病等惡性疾病的治療外,目前開展的臨床研究,也不僅僅局限于血液病領域。在治療屬于神經系統范圍的自閉癥、腦癱等疾病上,臍帶血的治療方案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進展。同時,在心腦血管疾病、整形外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臍帶血的臨床應用前景同樣可期。
因此,我國臍帶血的發展潛力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相信臍帶血行業在已經滿足民眾存儲需求后,將在臨床應用上不斷精進,挖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