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發現原始、幼稚細胞就是白血病嗎?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白血病細胞可進入外周血,所以查血時就可以發現原始及幼稚的白血病細胞。但有時外周血中發現了原始、幼稚細胞,而白細胞數又高是由于某些原因所引起的,當這些因素消除后血象恢復正常,原始及幼稚細胞消失,這種情況稱之為類白血病反應。
類白血病反應與白血病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前者大多是良性疾病,消除病因后就可恢復正常,而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通常不能自愈。
類白血病反應的原因有哪些呢?最常見、最主要的是各種感染,可為細菌、病毒感染。常見為各種白血癥、肺結核或肺外結核、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百日咳、麻疹、水痘、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及傳染性淋巴細胞增多癥。其次為各種原因的中毒,包括磷、磺胺藥、四環素、異煙肼等藥物的中毒,以及高熱、中暑、燒傷或子癇等。
急性溶血性貧血、急性失血、營養性巨幼細胞性貧血以及正常妊娠時也可出現類白血病反應。
很多骨髓癆性貧血,即指骨髓有腫瘤的轉移,繼發性骨髓纖維化或淋巴瘤等引起骨髓刺激性反應,出現類白血病反應。
我們曾見到這樣的病人:有貧血、出血、全身骨髓疼痛,須用麻醉藥品方能止痛,上消化道鋇餐檢查無陽性發現,外周血中又多量幼稚粒細胞及幼稚紅細胞,外院診斷為紅白血病,后來經骨髓活檢,病理發現有含粘液狀的細胞,診斷為消化道腫瘤骨髓轉移。后來經纖維內窺鏡證實是賁門癌。這種例子臨床上是不少見的。
類白血病反應時最多見的細胞類型是粒細胞型,其次為淋巴細胞型和紅白血病型,單核細胞型、嗜酸粒細胞型較少。
所以,作為一個醫生在確診白血病前,一定要進行多方面的檢查,臨床要詳細認真地觀察以排除類白血病反應方能診斷白血病。不可將類白血病反應誤診為白血病,以致給病人帶來不應有的痛苦。
轉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學研究所血液病醫院